原文:夜觉晓非,今悔昨失。(《颜氏家训·序致篇》)
译文:早晨有过失,晚上就要醒悟;昨天做错了事,今天则应悔改。说明改正错误贵在及时。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,要及时改正。知过即改是超越自我的必然要求。曾子说: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说的也是人要经常反省、检查自己,从而改正过失,纠正错误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重要的是有了错误能及时发现、及时改正,不能有错不改,让小错酿成大错。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
原文: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,每不能然,饮食运为,恣其所欲,宜诫翻奖,应呵反笑,至有识知,谓法当尔,骄慢已习,方复制之,捶挞至死而无威,忿怒日隆而增怨,逮于成长,终为败德。(《颜氏家训·教子篇》)
译文: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,常常不以为然,要吃什么,要干什么,任意放纵孩子,不加管制,该训诫时反而夸奖,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,到孩子懂事时,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,直至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,才开始去加以制止,此时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,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,直到长大成人,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。
原文:人生小幼,精神专利,长成已后,思虑散逸,固须早教,勿失机也。(《颜氏家训·教子篇》)
原文:人在幼年的时候,注意力高,容易专心,长大成人就不这样了,精神涣散,难以专心,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,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时机。
原文:巧伪不如拙诚。(《颜氏家训·名实篇》)
译文: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。虚伪和谎言是经不起考验的,骗得了一时,岂能骗得了一世。
原文:观天下书未遍,不得妄下雌黄。(《颜氏家训·勉学篇》)
译文:雌黄:一种矿物,可做颜料或褪色剂。古人抄书、校书常用雌黄涂政文字,因此称乱改文字、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。本句大意是:没有读遍天下书,不能随便校改别人文章。此条阐述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求实精神。校改文章或品评前人著作,一定要有一个前提——一遍观天下之书,具有相当高的鉴别能力与分析能力,否则便有妄下雌黄之嫌。
原文: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自芳也;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(《颜氏家训·慕贤篇》)
译文:和善人住在一起,就像进了开满兰花的房间,久而久之自己也满身芳香。和恶人住在一起,就像进了卖咸鱼的商店,久而久之自己也满身臭气了。
原文:学之兴废,随世轻重。(《颜氏家训·勉学篇》)
译文:学习风气是否浓厚,取决于社会是否重视知识的实用性。
原文:学为文章,先谋亲友,得其评裁,知可施行,然后出手,慎勿师心自任,取笑旁人也。(《颜氏家训·文章篇》)
译文:学写文章,先和亲友商量,得到他们的评判,知道拿得出去,然后出手,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,为旁人所取笑。
原文:多为少善,不如执一;鼷鼠五能,不成伎术。(《颜氏家训·省事篇》)
译文:做得多而做好的少,还不如专心做好一件;鼷鼠虽然有五种本事,可都成不了技术。
原文:夫生不可不惜,不可苟惜,涉险畏之途,干祸难之事,贪欲以伤生,谗慝而致死,此君子之所惜哉!行诚孝而见贼,履仁义而得罪,丧身以全家,泯躯而济国,君子不咎也。(《颜氏家训·养生篇》)
译文:命不能不珍惜,也不能苟且偷生,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,卷入祸难的事情,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身,进谗言、藏恶念而致死,君子应该珍惜生命,不应该做这些事;干忠孝的事而被害,做仁义的事而获罪,丧一身而保全家,丧一身而利国家,这些都是君子所在所不惜而不需要责备的。
作者简介:
颜之推(531年-约595),字介,汉族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中国古代文学家,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。颜之推曾著有《颜氏家训》,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。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;《北齐书》本传所载《观我生赋》,亦为赋作名篇。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),世居建康(今南京市),生于士族官僚家庭,世传《周官》、《左氏春秋》。他早传家业,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,因"虚谈非其所好,还习《礼》、《传》",生活上"好饮酒,多任纵,不修边幅。"他博览群书,为文辞情并茂,得梁湘东王赏识,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。后投奔北齐,历20年,官至黄门侍郎。公元577年 ,北齐为北周所灭,他被征为御史上士。公元581年 ,隋代北周,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,被召为学士,不久以疾终。依他自叙,"予一生而三化,备苶苦而蓼辛"。叹息"三为亡国之人"。传世著作有《颜氏家训》和《还冤志》等。《颜氏家训》是他晚年之作,享有"古今家训,以此为祖"的美誉。《颜氏家训》共二十篇,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,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,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。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、治家、处事、为学的经验总结,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。后世称此书为"家教规范"。著名历史学家范澜称他是"当文时南北两朝最通儒最有思想的学者"